融媒体新闻资料数据库的开发运用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25-06-06 03:22:30

  媒体是新闻的集散地。新闻资料库是媒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作为新闻活动的产物,是指收集整理新闻信息资料的專门机构。应该说,大量的新闻资料既具有客观性,又有时效性,为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重要能量。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全媒体和融媒体的转型,也自然带来新闻资料库的开发与利Biblioteka Baidu的换代。

  特别是该报创刊以来的图片资料管理一直很扎实,也为融媒体境遇下的图片库升级奠定了基础。1999年前,深圳特区报的新闻图片资料是由人工夹在相册上的,按年份组卷。由于传统照片和底片是化学感觉材料,极易引起化学变化和自毁,保管难度很大。在图片数字化存储后,就单独建立一个新闻图片资料数据库。1999年下半年,深圳特区报与深圳科瑞淇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图片数字化及信息管理系统”,使新闻图片资料管理走向数字化。解决了以往新闻图片难以保存完整的问题。对见报新闻图片的保存。档案员可每天把所要收集的新闻图片下载到该系统中,这样,所有新闻图片均能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对未发表的新闻图片的保存。该系统还可通过电子扫描或数码相机将图片输人电脑入库。该系统自使用以来,规范了新闻照片档案的管理,取代了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为了将图片档案数据库建设成为一个系统化、有序化的信息资料库,报社与湖南青苹果公司合作,将深圳特区报创刊以来的3万多张新闻图片进行扫描、标引,然后运用了批量输人的方式输人了该系统,最终完成了新闻图片资料的数据库建设[ 2 ]。至2020年9月底,深圳特区报数据库共收入200多万条文字报道,31万个版面,56万张图片媒体报道,为融媒体新闻信息资料库的开发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融媒体传播产品的裂变,要求新闻资料数据库的内容全景覆盖。在传统媒体范畴,以往的新闻资料数据库主要职能是为编辑记者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如今融媒体不仅涵盖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产品范畴,又裂变为传统媒体电子版、文图视频、微视频、小电影、H5、图文直播等,甚至抗击疫情中主流报媒30天没有送报,微信朋友圈一时成为“主流传播渠道”。这也给融媒体新闻资料库的开发运用提供难得的升级契机。譬如深圳特区报记者编辑可以在电脑上直接进入报社融媒体资料库进行检索,既可通过标引字段条件的单独或组合输入,也可在正文中输入关键词语进入全文检索。资料检索出来后,可以按时间顺序、人名、版名等重新排序,以方便统计和查找;对所需文件可以下载、储存和打印。同时可以由资料室专职人员提供各类新闻体裁产品的搜索。

  进入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为获得竞争优势纷纷加快新闻数据库的换代升级。这也带来一连串的难题:一是要有效解决早期新闻资料很难长久保存的问题;二是要满足记者采访和编辑校准的快速查阅;三是针对现今新闻资料更新速度飞快的现状,满足整个社会对于信息内容的实际需求。因此,主流媒体新闻资料部门随着融媒体的层层推进,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整合创设特色数据库,跟上媒体深度改革的时代发展步伐。那么如何认清融媒体时代新闻资料库开发运用的必然性,确立其开发运用的基本原则,找到其主要路径呢?

  一是融媒体媒介格局的颠覆,导致新闻资料数据库的特质发生蝶变。这个根本原因是网络媒体的横空出世,形成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刊物等传播能量的让位,致使移动终端、网站、微信等网络成为舆论主战场。以往报纸“剪刀浆糊资料柜”的新闻资料收集方式,远远不适应融媒体的快捷和海量。用今天人们的眼光看来,传统新闻资料的搜集保存不仅“少慢差”,检索也极为不便,还因时间长带来纸质发脆、变黄、霉变等现象。而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令新闻资料摆脱了纸质羁绊,传统的新闻资料库被现代化概念的新闻资料库取代新闻资讯网站,就成为一种必然。

  摘要针对主流媒体纷纷加快融媒体新闻资料数据库换代升级的大势,以深圳特区报融媒体新闻资料库的转型探索为例,分析融媒体资料数据库开发运用的必然趋势,包括来自融媒体媒介格局的颠覆、融媒体传播产品的裂变、融媒体媒介流程的更新,导致新闻资料数据库的特质、内容、功能发生变异。明确融媒体资料数据库开发运用的三个原则,一是时限快捷,二是丰富精准,三是选题置前。探索融媒体资料数据库开发运用的四个路径,一是“大数据”组织框架,二是“精细化”分工协作,三是“研究式”工作方式,四是“市场化”运作机制。这样保证融媒体采编系统获得强大高效的搜索引擎、内容管理及知识管理等新技术支持,打破不同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和不同新闻形式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直通式的信息传送和全方位的信息共享。从而为编辑记者提供丰富多样的新闻素材、新闻背景和新闻线索,使新闻信息快捷高效、无障碍地流到它需要的地方。

  譬如创刊于1982年的《深圳特区报》,从不同侧面全景纪录了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实践和风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初期该报将报纸这种报社的主要生产产品,完整地保存下来报样,这是报社资料室的头等大事。那时资料室主要是制作合订本,但纸质的资料会因年代久远而逐渐破损残缺。随着深圳特区报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与北大方正合作开发电脑打字和激光照排系统,在中国南方报媒第一家告别了铅与火,报纸的印前系统就实现了电子化。于是,1993年深圳特区报就开始保存报纸的ps2、ps等电子数据,在全国最早探索“全媒体”概念的新闻资料管理。特别是该报创建“人间网”后,加快和扩展了“全媒体”资料管理,成为中国媒体最早进行融媒体探索的主流媒体。1999年最新资讯新闻,深圳特区报社通过招标形式与湖南青苹果公司签订合同,将创刊1982年至2002年20多年的合订本全部制成电子光盘,完整清晰地再现报纸原版原式刊样。并将历史资料数据与当前出版数据实现链接,这当时在全国也是首创的。从而建立起以收集深圳本地信息为主、吸纳全国各地甚至国外信息的综合资料库,增加领袖文库、中外文学库等电子剪报资料库。这些特色信息资料数据,与深圳特区报数据库一道组成了庞大的新闻资料数据库[ 1 ]。这个过程证明了传统媒体新闻资料库转向融媒体资料库的开发运用是有时代性的,是在网络媒体技术的冲击下诞生和发展的。